硬核!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来了 |
|||||
|
|||||
|
|||||
农民工考勤不规范、农民工工资未按月足额发放、包工头以农民工工资名义讨要工程款…… 这些以往根治欠薪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如今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工资监管平台”),下面小编带你来看一下有哪些硬核举措。 实名制考勤管理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对进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员实名登记,未实名登记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对完成施工任务或中途退场的施工作业人员,立即进行离场登记,并及时结清工资。项目部每月在项目现场和生活区公示实名制考勤信息。 工资专用账户管理 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以下简称专户),并在工资监管平台登记备案专户信息,专户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本人在该项目的工资。银行机构优化专户开户流程,加强专户日常管理,并建立与工资监管平台的管理合作关系,凭电子交易指令办理工资支付业务。 工资按月足额支付 推行工资确认机制,农民工工资金额按月核算并通过工资监管平台向农民工本人发送工资金额确认信息,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确认后的工资金额核准发放。农民工对工资金额存在异议的,可直接经工资监管平台提起争议调解申请。施工总承包单位联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在项目现场建立工资争议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或工作量核算争议。 劳务用工信用机制 依托工资监管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用工诚信档案,记录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劳务公司和施工作业人员的信用信息。 工资支付托底保障机制 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可向专户开户银行申请工资支付专项贷款授信,一旦发生工资专户暂时无法足额支付工资的情况,银行可临时启用专项贷款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人工费用到位后,银行可按原贷款金额从专户中划转还款。 为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率先实现“根治欠薪”目标,7月下旬以来,市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前往诸暨、上虞、柯桥、越城等地开展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操作培训,面对面指导在建项目进行系统注册登记,并设置时间节点进行银行签约。截至目前,共完成在建项目系统注册200余家,银行签约36家,录入农民工信息6078名。 下阶段,市根欠办将持续依托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督促在建项目全量登记、全员签约,加大对施工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诚信管理,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抓好制度落实,保障根治欠薪举措落地见效。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